对于今天的市场上来讲,大家确实还有不少的误区和混淆的地方。第1点,我从茶的分类的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个说明(下图)。

从分类上面来讲,绿茶是6大基本茶类之一,也是中国最早加工生产地域最广、品质表现最丰富的一个茶类。这个加工技艺的制法很多,有炒青、烘青、晒青等,根据做法不同分成不同的绿茶产物,最后是在锅里通过互相翻拌炒制形成了炒干的绿茶,也就是炒青绿茶。而炒制翻拌过程中也有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,比如,最后炒制出来的绿茶,有条索状的是炒青绿茶;也有颗粒状的圆炒青绿茶;还有炒制过程中接受外力相互的施加将其压扁的扁炒青绿茶。而扁炒青绿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龙井茶。
虽然扁炒青绿茶中最有名的是龙井茶,但并不代表扁炒青绿茶就是龙井茶。从历史上来讲,产在安徽,靠近浙江这边的大方茶也是非常有名的扁炒青绿茶。实际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地区做的都是扁炒青绿茶。这就会令人产生困惑,因为龙井茶太出名了,所以不少的地方将龙井茶当成了扁炒青茶。比如有些贵州地区的看到扁炒青茶,首先第一反应是这是龙井茶。但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来看,龙井茶只是扁炒青茶中的一类,并不是所有的扁炒青茶都是龙井茶,龙井茶是有地域的界定和限制的。了解了这样一个关系后,我们再去看西湖龙井茶的品质,就会发现它的表现其他产区的绿茶或者扁炒青茶会有一些差别。
从感官品质上来讲,形美色绿香郁味甘,这八个字表就清晰地述了西湖龙井茶的特征。

▷外形:
从专业的审评角度上来讲,它的外形特征有扁平、光滑、尖削等。这里大家要注意,我们说的光滑是在西湖龙井茶的加工过程中,不管是手工炒制还是机械加工,它都有一个摩擦的过程。“磨”的过程实际上是将绒毫去除的过程,去掉了绒毫才能够形成茶的光滑。所以对于西湖龙井茶来讲,我们能够看见、识别的一个指标就是看它绒毫的状况。以西湖龙井茶为煸炒青茶的代表来讲,看它的外形形状,就能很清晰的辨识出它的嫩度水平,从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中最直观的了解它的嫩度。这也是西湖龙井茶自身所具备的最直观的一个商业优势的所在。也是它的外形风格追求。
我们都知道绒毫起到的是保护刚刚萌发的新芽的作用。它是一种蛋白质,伴随着芽叶的生长,绒毫也会随之脱落,变得稀疏。所以我们评判其他的茶类,有一些是通过绒毫的含量去评判芽叶嫩度的一个指标,比如说碧螺春。但是对于龙井茶,因为外形压扁的形态,我们是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这个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二叶。所以它就不需要用绒毫来彰显它的嫰度。
尖削指的是芽尖和茎尖ji部的收拢,就是中间宽,两端尖锐的一个刀削特征。关于外形的颜色,黄(翠)绿色,这就涉及到了传统的加工区域中,各个村落之间的炒制手法的传承,都是用龙井茶来做,都是手工炒制。大家可能都知道,狮峰龙井相对更黄一点,是有油润感的黄绿色,这是一种嫩黄的颜色。而梅家坞这边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讲,他们的习惯做法是将干茶的茶叶颜色做的分外翠绿,这是传统的品质外形的要求。
▷汤色:
汤色的话最要强调的就是它接近干净的清澈,而且要亮。
▷香气:
从感官品质上来讲,真正比较重点的还是西湖龙井茶的香气。对西湖龙井茶来讲,在制作到位的情况下,它的香气会呈现出一种嫩香,独有的清花香,它的清新感能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表现,并且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体验。大家在探讨这种清香的时候,会将它称为豆花香,这种豆花香。在我们的理解中,实际上,这是春天蚕豆、豌豆开花的散发出来的香气,这种香气清新而不浓郁,是一种有生命力的,春天气息的一种表现。它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清新的花香,所谓的嫩香一定是来源于细嫩的原料加工的产品,并且工艺制作到位,形成的一种优良的香气。所以西湖龙井茶的原料用的嫩,制作的工艺到位,一定能有嫩香。
▷滋味:
从滋味上来看,并不是越浓越好,我们强调的是鲜,鲜美的滋味和茶味协调融合的表现,这是优良的西湖龙井茶的一个表现,是几个特征的一个综合的表现。
▷叶底:
西湖龙井茶采摘的原料是很嫩的,基于西湖龙井茶产区的采摘成本与18650的国家标准来看,4级以下的龙井茶是没有生产。叶底均匀成朵,嫩绿明亮是它的一大特征。这种嫩绿是透黄的嫩绿,这种黄绿色代表着春天的复苏,有活力生机的表现。因此对这种色泽的偏爱,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的期望。
这是大家去识别感知西湖龙井茶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:

▷光滑度:
西湖龙井茶强调光滑,而绒毫必然会影响它的光滑。所以大家在见到满身披毫好龙井茶,第一个反应对它西湖龙井茶的特征需要打一个问号。
▷匀整度:
刚才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龙井的群体种,以及从群体种中筛选出来的无性系良种,比如龙井43,最后加工出来的茶叶,从外形上来看有一个极为显著的差别,就是表现在匀整度的不同。无性系良种是以单一的品种进行载种,因此在同一块地里,大家的生长速度是一样。而同样嫩度的采摘,同样的加工,是非常有有利的,越整齐形态就越美。这是无性系良种在外形上突出性的优点。
而群体种会出现一种情况,这一株生长非常快,茶芽已经萌发;而另一株生长比较慢,茶芽还没开始生长。这样在我们同一天采摘的情况下,就会出现茶芽大小不一的情况。这样不整齐的原料,在加工过程中是非常考验制茶师的能力水平的,炒制非常困难。这样做出来的结果,从外体上群体种做出来的干茶也是大小不一的,与无性系良种相比就成为了短板。而且无性系良种的萌芽时间比群体种更早,所以具有商业价值与生产效益更高。这就是为什么无性系良种受到大面积种植的原因。
▷香气:
我们说,顶级西湖龙井茶的典型香气是清新的豆花香。但是在历史上来讲,有些时候,会被不少人理解为炒豆的气味,就是炒干黄豆散发出来的气息。这种气息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西湖龙井茶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香气。这是由于当时的保鲜技术不够,炒成这样的程度,对香气的稳定性是很有利的。但是这种高火候的炒制实际上对品质来说是受损的。
第2个就是嫩香和板栗香的关系。其实不光是西湖龙井能够做出嫩香,我们说的乌牛早等这些也能炒制出嫩香。但这又涉及到了一个品种的问题。板栗香其实是来自于绿茶的品种的选育,那个品种加工出来的香气,最典型的就是栗香,几乎和糖炒板栗的香气一模一样。例如,福鼎大白茶的品种就能做到这种程度。
所以对于西湖龙井茶品种的香气特征而言,它可以做出清花香,可以做出嫩香。但是这个香气对我们而言并不是栗香,因为真正板栗香的表现是福鼎大白茶这个特定品种所呈现出来的。当大家有一个对比的时候,就能很容易的捕捉到这个产品的差别。
▷滋味:
茶叶最核心的品质体现就是滋味。一个茶做出来好不好喝。滋味是摆在第1位的。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个又好喝又好看的茶,但那是一个工艺品。滋味最突出的茶味和烟味要协调,要有丰富饱满的口感,要恰到好处。既不能偏生,也不能炒过头。尽管有些区域会有喜欢高火炒制的绿茶者。实际上不光是绿茶,还有乌龙茶还有黄茶,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特征。但对于优良绿茶来说,高火的味道从来就不算是最好的味道,更不用说优良的西湖龙井茶了。
▷叶底:
图上列出了一个数值,这是芽叶的标准长度。在今天西湖龙井茶的市场上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。真正西湖龙井茶的产区并不会采单芽进行加工。因为只采单芽,产出量肯定会少,加工的产量不够,经济效益不好,得不偿失。另外一方面从品质的角度来讲,单芽所表现出的丰富度有所欠缺,所以在芽叶长度的采摘标准里面也有规定特级茶不超过2.5厘米,一级茶长度不超过三厘米,以此类推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龙井茶的等级判定可以从形态、尺寸上很好的将等级进行划分开来。
还有一点大家非常感兴趣的就是在西湖龙井茶的生产中,确实也存在机器化和手工化的差异。从生产的基地上来看,传统手工的炒制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过程,将茶叶炒制后,将芽叶当中包裹的气体,通过手上的受力,将它收拢压紧压实,去除里面空气后,它的沉降速度会非常的快。而机器压实比我们的手更能承受锅底的高温,形状可以压非常的扁平、光滑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些结构在水分去除、挥发掉后,会存在一些空气的间隙,这些空气的间隙在冲泡的过程中,就起到一个“求生圈”浮力的作用。我们可以看到手工的产品和机器产品比较大的差别是在冲泡注水后,从水面下沉到杯底的时间上,会有一个较大的差别。

▲温馨提示:大家可以在文末直播回放中观察注水的芽叶沉降的速度,大家也可以观看一下品种之间的差异。(时间:1:16:00-1:27:30)